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網上“千人膏方”隱患多多 小心健康!

 白領熱衷網購自製“美容方”、“祛痘方”、“助眠方”
  寒潮來襲,又到一年進補時。最近,滬上各大中醫醫院陸續開爐熬製膏方。但一些白領嫌開方配藥麻煩,轉向網上求購 “美容方”、“祛痘方”、“助眠方”等成品膏方。有的甚至在家自製,還把配方和做法“曬”到網上……對此,專家提醒,中醫最講究望、聞、問、切,辨證施治,主張“一人一方”。網上這些熱銷的“千人膏方”其有效性、合理性、安全性均有待考證。此外,膏方畢竟是藥,在家自製難以把握分寸,而網購膏方還缺乏相關監管,市民還需謹慎。
【現象一】
  網上廉價膏方熱賣
  金融危機讓不少人的錢包 “瘦身”,而今年伴隨著藥材價格上漲,膏方價格也水漲船高。動輒上千元的膏方令人卻步,一些年輕白領轉投購物網站,爭相求購廉價的成品膏方。
  記者在網上瀏覽時發現,不少購物網提供五花八門的成品膏方,並號稱其具有各種神奇療效,比如:美白、養顏、祛痘,甚至還有防感冒、助眠等,而價格則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確實比市場價格便宜不少。更令人疑惑的是,儘管網店賣家在這些膏方的文字說明中稱“熬製膏方時使用了大量中藥材”,但在適用人群、性別、年齡一欄中卻標示“全部適用”。
  【現象二】
  白領熱衷自製膏方
  除了到網店網購成品膏方,一些推崇DIY的女白領還在家自行熬製膏方,還把配方和做法“曬”到網上。記者發現,在網上一些 “健康論壇”中,自製膏方蔚然成風。目前網上最流行的女性調養方稱,將阿膠、芝麻、核桃、紅棗、冰糖、蜂蜜等按比例打成粉,再加黃酒蒸好,每天早晨吃一勺。
  在回帖討論中,不少網友表示願意一試。不過,也有網友在跟帖中抱怨,去年聽了朋友的建議,按照這個方子購買材料在家自製膏方後,吃了一週明顯感覺上火,嘴裏起了瘡,並以“切身教訓”提醒其他網友謹慎嘗試。還有一些自詡經驗豐富的網友建議,熱性體質的人在吃這個方子時,只需在阿膠中加些龜鱉膠即可,就能免於上火。
  專家說法
  網上“千人膏方”並不合理
  “中醫最講究 ‘一人一方’,‘千人膏方’明顯缺乏其合理性! ”市中醫醫院消化內科朱淩雲教授強調,對於網上銷售的“千人膏方”,買家不看體質就統一服一種膏方,並不符合中醫按人體質開方用藥的規律。比如:同樣是感冒,常有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相似症狀,但從中醫看來,卻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之分,種類不同,治療方法也大相徑庭。如果不顧病人的體質和病因,只憑疾病的名稱就盲目用藥,可能療效低,甚至產生負面影響。開膏方也是一樣的道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臟腑陰陽、寒熱虛實的情況也不一樣,醫生除了要為病人望、聞、問、切,詳細詢問既往和現在病史、症狀之外,還要了解其身體檢查情況,只有對症下藥、量身定做,才能取得理想療效。
  市中醫醫院風濕科主任蘇曉教授認為,網店熱賣的“千人一方”即使不與病人體質“相衝”,大而統的用藥療效也未必明顯。專家認為,最合理的做法還是“一人一方”。一些價格實惠、藥方經典的傳統成品膏,因其所用藥材大多平和,可滿足一般大眾化的進補需求,但在改善症狀方面,就很難達到目的。而且,即使是傳統經典膏方,也未必人人都適用,比如:補氣為主的膏方對氣虛患者較為適用,陰虛明顯的患者就不宜使用。
  自製膏方難把握分寸
  “我們並不建議病人自製膏方! ”蘇曉教授認為,開膏方時,病人首先要到醫院就診,請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補,不適合進補的人群就不要隨意進補“趕時髦”。如果明確需要進補,則應先請專業醫生判斷屬於何種體質,比如:陰陽不平衡、氣血不足,還是肝腎虧虛等,然後再對症下藥。事實上,病人往往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而出現錯判,比如:男性一齣現腰酸就認為腎虧需進補腎,卻不知補腎也有陰陽之分,盲目亂吃補藥,輕則無效,重則貽害無窮。
  專家還提醒,吃膏方進補時還要注意“補不足、瀉有餘”,這裡的“瀉”是指醫生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加入相關藥材,幫助其“瀉”出藥材中的毒素或體內虛火,這些微妙用藥技巧都不是患者可自己把握的。熬製膏方還是門很考究的 “技術活”,講究溫度、何時投料等,火候、水分也不是在家DIY就可把握的。
  對於網上流行的“阿膠、芝麻、紅棗”配方,朱淩雲教授認為,依據女性生理特點,吃點具有補血功效的食品未嘗不可。但膏方畢竟是藥不是食品,不建議自行熬製。再說新阿膠有“伏火”,吃了容易上火,一般來說只有存放5年以上的阿膠才不易上火。現在上海女性體質多屬熱性,服用上述配方,有火上添油之慮。而龜鱉膠可分為龜甲膠和鱉甲膠,加用上述兩種膠,確可降火,但兩者運用有區別,再者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便是容易上火,也要根據體質狀況,由醫生判斷加入龜甲膠和鱉甲膠的劑量,而這些個人很難把握加入的分寸。
  網售膏方缺乏安全監管
  對於網上熱賣的膏方安全性問題,兩位專家都表示不信任。 “網上賣的膏方開方者是誰?有沒有專業資質?賣膏方的網店是不是具有賣膏方的經營權和經營範圍? ”……朱淩雲教授認為,購物網站上所賣的膏方由於缺乏相關監管,其安全性難以得到保證。他建議病人如果需要進補,還是要到正規醫院求醫問診。蘇曉教授則表示,國家早已明令禁止“遠程醫療”,除了網店賣家的資質存疑外,網售膏方的安全問題更堪憂。如果安全性都難保證,又談何療效?她認為,中醫講究“看人”,對病人“望、聞、問、切”後才能對症下藥。網店賣家甚至都沒和病人打過照面,沒有“看人”,又談何對症下藥?
  週刊提醒
  補冬至不如補霜降?
  民間古有“冬令進補,三春打虎”之說,而前兩年忽然又流行“補冬至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到底何時是最佳進補時機,爭論不休。蘇曉教授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冬是人體進補的最佳時令。中醫關於進補時節主要有三種說法,包括從立冬到立春、從冬至到立春、從霜降到春分。其中比較推薦的是從冬至後到來年立春前。因為人體在冬季代謝降低,消耗減少,消化酶分泌旺盛,消化機能增強,容易吸收,並把富餘營養儲存于體內。現在不少商家大聲吆喝,倡導進補時機前移,其實只是為了迎合許多人的消費心理。她認為,天氣太熱時並不宜進補,一來膏方易壞,二來也“補”不進去。
  朱淩雲教授則表示,所謂“補冬至不如補霜降”過於局限,現在膏方的意義有所延展,不再只是單純地進補,還是一種治療疾病手段的擴展。通過膏方調理體質,預防疾病,並達到“治未病”的目的。此外,就醫便捷也是不少人選擇膏方的原因。
  “亞健康”者最宜進補
  “亞健康”人群最適宜冬令進補,通過膏方來改善體質、預防疾病。 “亞健康”的最常見表現包括渾身無力、疲倦乏力、思維渙散、頭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鼻塞眩暈、起立時眼前發黑、耳鳴、咽喉異物感、胃悶不適、頸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夜寐不安、手足發涼、便秘或大便溏薄、心悸氣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暈車、坐立不安、心煩意亂,尤以腦力勞動者為主,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的白領、企業家和中年知識分子中較為多見。
  蘇曉教授建議,“亞健康”人群首先針對陰陽、氣血、虛實進行調補,達到陰陽平衡、氣血調暢、五臟健運、六腑通暢,緩解“亞健康”對人們生活、工作上造成的壓力。同時根據辨證採用不同藥物組方進行調治,在進補同時,對症處理,改善症狀,使膏方不僅僅局限于“補”,也能達到“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