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喝牛奶可控制體重

喝牛奶可控制體重



現在,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如果你正在節食,將牛奶列入菜單中,現在真是名正言順了。研究人員在2年的減肥研究中發現,有喝牛奶習慣的人比那些不喝牛奶的人更能控制體重。他們發現,喝牛奶最多的成年人(幾乎每天2杯),保持6個月最高的維生素D濃度,2年後的體重比那些很少或沒有喝牛奶或食用奶製品的成年人體重減輕得更多──平均減輕將近12磅。

研究人員還發現,每增加6盎司的牛奶或奶類產品量(約 3 / 4杯牛奶),在6個月中的減重幅度,比平均減重量多10磅以上。300多名超重或瀕臨超重、年齡在40至65歲的男性和女性參與此項研究,他們維持低脂肪、地中海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2年。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研究人員發現,最高量乳製品鈣質攝取6個月的參與者(平均每日約攝取580mg,將近2杯牛奶的量),在2年研究期結束時,大約減輕12磅,最低量乳製品鈣質攝取的參與者,約減輕7磅(平均每日約150毫克,約半杯牛奶)。



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成長不可欠缺的維生素,使鈣和磷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利用,製造強健的骨骼和牙齒。體內如果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就算吃再多鈣片,身體也無法吸收利用。維生素D來自食物和陽光,皮膚經紫外線照射便可製造維生素D,是少數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維生素,因此又稱「日光維生素」。缺乏症狀:佝僂症(兒童症狀為弓形或彎腳、關節或骨骼不正常、長牙慢、肌肉軟弱或倦怠;成人則為肌肉軟弱、抽筋、骨質脆弱及肋骨、下脊骨、骨盤和腿部疼痛)、軟骨病、嚴重蛀牙、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

無論來自食物或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都沒有活性,必須經過肝臟處理,然後在腎臟活化,變成活性型維生素D(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又稱膽鈣化醇)之後,才能對鈣的代謝產生作用。維生素D依靠紫外線的活化,在皮膚中合成。維生素D吸收時亦需要膽汁。功能為調節鈣和磷的吸收、移動以及骨骼的鈣化作用。活性型維生素D通過以下幾個機制來調節人體內鈣質的代謝:(1) 提昇小腸對鈣的吸收率; (2) 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再吸收,減少鈣質隨尿液排出;(3) 既可促進新骨生成,又可促使鈣從骨骼中游離出來,維持骨代謝的動態平衡。

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停經後婦女適量補充活性型維生素D,有助於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不過,長期或短期服用大量維生素D,會引起體內鈣的過量吸收,導致血鈣濃度提高,形成高血鈣症,使鈣質在血管壁或肝、肺、腎、胃等內臟異常沈澱。鈣在腎臟屯積過多,可能會造成腎結石,或令腎功能失調而引發尿毒症。大量吸取亦有毒性。維生素D的攝取量太多,會引起副作用,症狀是異常口渴、眼睛發炎、皮膚搔癢、嘔吐、下痢、頻尿,以及鈣質在血管壁、肝、肺、腎、胃的異常沈澱。

維生素D2(Ergocaliciferol),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是抗佝僂病因子。維生素D2與D3的主要結構相同,一個單鍵、一個雙鍵。吃鈣、喝牛奶不能被吸收的原因,在於缺少維生素D。在市面上所賣的健康食品,維生素A與D一定是合在一起,且成一定的比例,如哈立巴魚肝油中A、D的比例為10:1,這是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的比例。

除了鈣質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維生素D濃度單獨影響減肥的成功與否。與以往的研究一致,牛奶和奶製品是研究參與者飲食中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儘管維生素D有潛在的健康益處,許多美國人仍然沒有攝取建議的每日400IU維生素D量──4杯無脂或低脂牛奶。這種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使他們的健康亮紅燈,導致不健康的體重及其他問題。眾所周知,維生素D具有保持骨骼強壯的作用,目前更是被多方注目關心的保健要素。新興科學(emerging science)也指出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和某些癌症,同時它也能維護健康的免疫系統。

無脂肪牛奶富含美國人必需的9大營養素,包括鈣和維生素D,每8盎司的量含有80卡路里。研究結果建議:正常飲食、活動和每日3杯低脂或無脂牛奶,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