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有機與生機 你分辨得出來嗎?


近年來食品的危害事件層出不窮,吃下黑心食物導致傷、病、亡的案例更是此起彼落,也因此市面上的飲食商品上,「有機」與「生機」的名稱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究竟哪些東西是「有機」?「有機」又等於「生機」嗎?
 
在歷經人類史上許多重大的變革後,如工業革命與驟變的商業經濟型態,世界人口大幅激增,壽命也隨之延長,更讓勞動人口大幅下降,使得傳統農業的產量捉襟見肘,無法正常供給人類糧食。因此德國生化學家Justus von Liebig在19世紀發明了以化學肥料幫助農作物生長,增加產量,以因應過剩的人口。
 
直到美國環保署研究發現,以化學肥料幫助生長的作物,其殘留物中的氮氣若進入人體,可能會被胃酸轉化成一種致癌物質,以及其它人體病變,才讓人驚覺化學肥料與農藥的害處是如此嚴重,進而開始提倡回歸天然的自然有機栽種法。
 
真正「有機」的簡明定義為可食用的農產品或食品,在生產製程上皆無使用化學藥劑與人工化學添加劑,生產的土壤也必須為純淨無汙染的狀態,製成的食品才可稱作為「有機」。
 
在美國對於「有機」的規範甚嚴,要被列為最高級的「有機蔬果」,其耕地必須是周遭20公里內為無汙染,且須休耕3到6年、全程不使用農藥和人工化學藥劑,甚至更不能位於飛機航道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對於「有機」的規範,2009年農委會才開始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迄今年限甚短且宣導不夠周詳,國人對於「有機」概念大多一知半解,致使許多商人以山寨版有機食品魚目混珠欺騙消費者,例如先前有以「安全蔬菜」充當有機蔬菜被查獲的事件,安全蔬菜其實指的是使用安全的農藥用量所生產的農產作物,事實上並不等於有機蔬果。
 
至於「生機」,更是與「有機」風馬牛不相干。「生機」所言的是一種新穎的飲食方式,講求多吃不受人工程序干擾,以及受汙染的食物。人工程序包括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施以人工化學藥劑,或是製造過程中加工處理的狀況,例如糙米去糠除去胚芽後變成白米。
 
「生機」在台灣幾乎被界定在素食範圍裡,但觀以各國提倡生機飲食的廣泛定義來看,生機飲食也包括了葷食部分,所以以正確的方法吃沒有烹煮過的肉、魚、蝦,其實都是屬於生機飲食的範疇。
 
至於一般消費者面對商品該如何判斷是否為「有機」?「有機」的基本精神就是消費者可以隨時追蹤產品的產製過程,並確定其生產流程是否符合規定,因此可以從外觀標示資訊來得知。消費者最簡易的判別方式,就是從該產品是否擁有農委會驗證許可的有機農產品標章,若通過驗證機構的認證,都可以使用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S)的有機農產品標章,標示「有機」在通路上銷售。即便產品為進口,也需領有農委會或公告國家有機認證機構的標誌。